昔日“酱油第一股”,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澎湃新闻记者 汪琦雯
曾经的昔日“酱油第一股”上市以来首次亏损。4月20日晚间,酱油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650.SZ,第股加加食品)公告2021年年报。上市首次报告期内,亏损加加食品营收17.55亿元,昔日同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1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酱油净利润为亏损8016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76亿元,第股由盈转亏,上市首次且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基本每股收益-0.07元。昔日
截至4月20日,酱油加加食品(002650.SZ)收涨2.38%,第股报收4.74元,上市首次今年以来已累计跌去30.9%。亏损
加加食品主要财务指标。来源:加加食品年报提价难抵成本上涨
毛利率大降9个点
加加食品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一项中指出,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新零售渠道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费用增加以及报告期内计提减值准备增长。其中,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合计约3148.88万元。
受新零售渠道冲击影响,加加食品占比约98%的传统渠道销售收入减少,导致去年整体营收下滑。从数据来看,2021年,加加食品经销驱动营收同比减少16.2%,而直销模式(包括KA、餐饮、电商、新零售和福利物资等新零售渠道)收入同比大幅增加77.5%,但二者收入差距超50倍。报告期内,加加食品在经销渠道“丢了”约3.3亿元,且毛利率下降8.83%至20.14%。
加加食品渠道表现。来源:加加食品年报去年,调味料主要原材料大豆普遍涨价,而原材料占成本将近77%,导致加加食品整体毛利率减少约9个百分点至20.05%,产品的毛利率几乎全线下滑。其中,酱油的毛利率同比下降7.76%,营收同比下滑15.29%至8.61亿元;味精的毛利率同比减少13.85%,营业成本更是同比大幅增加约26%。实际上,调味料企业自去年以来纷纷卷入“涨价潮”,加加食品也在2021年11月发布提价公告,于11月16日起上调加加酱油等产品的出厂价3%-7%不等。而在提价实行的第四季度,加加食品延续去年第二、三季度的亏损态势,录得净亏损8202万元,亏损数额达到第三季度的4.7倍。
此外,加加食品产品毛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去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约39%,2020年年报披露的毛利率在44%左右,而加加食品整体毛利率仅20.5%。在公司2021年12月13日的电话会议上,加加食品表示公司最初定位中高端产品,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定位,而产品质量、包装等又一直坚持高规格,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加加食品产品业绩表现。来源:加加食品年报销售费用增加则体现在加加食品加大了对新零售渠道的投入。去年,加价食品坚持“1+4”的渠道策略,即传统零售渠道,加上餐饮渠道、KA卖场渠道、新零售渠道、福利物资渠道。投入大量一线市场人员后,加加食品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4.68%至2.25亿元。
偏离主业、定位失误
昔日“酱油第一股”掉队
加加食品去年业绩疲软,已不到同期行业龙头海天味业(603288)营收的十分之一。2012年营收仅5.5亿元的千禾味业(603027),彼时加加食品在招股书中并未将其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也已在2018年超过了加加食品的净利润,营收方面也有迎头赶上之势。加加食品成立于1996年,2012年1月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市值一度超百亿元。彼时的“酱油第一股”为何掉出调味品第一梯队?加加食品名誉董事长杨振在2020年12月23日的一场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坦言,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实际上,加加食品上市一年后,杨振就踏上了扩张之路。杨振投资的项目“跨界”到了房地产、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杨振也反思了公司偏离创业时的中高端定位,同行在往高端走而公司却往低端发展,称“这是战略上的错误”,现在调整回主打中高端产品。
“2021年对于公司来说是改革、变革的一年。”在3月16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董事会秘书杨亚梅表示,过去一年,公司在产品端将重心转向高毛利产品,聚焦资源打造“减盐”战略级单品;渠道端则在深耕传统渠道的同时开发新渠道。
加加食品名誉董事长杨振决策失误之外,加加食品的实际控制人也率登媒体。2021年年报披露,去年3月以来,杨振、肖赛平(杨振之配偶)与杨子江(杨振之子)所持股份先后被4次司法轮候冻结。此外,公司实控人曾被列入“老赖”名单,还屡次因违规被证券监管部门处罚。
今年4月8日晚间,加加食品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振、肖赛平、杨子江以及公司监事会主席蒋小红,因合同纠纷,被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相关文章
- 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2025-07-06
-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高莘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王颖】彭博社近日援引中国乘联会数据表示,中国乘用车出口已经超过美国和韩国,仅次于德国和日本。中国汽车目前已成为中东和拉丁美洲汽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董兴生 1月30日晚间,SH600077,股价2.83元,市值37.93亿元)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去年实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月31日消息,有七大利好可能影响明日股市,具体为:300227.SZ):2022年度净利预增5%-35% 航空类业务订单充足光韵达3002272025-07-06
吴昊:美联储“看跌期权”已经不在 避免引爆信用危机是紧缩政策的底线
美联储“看跌期权”在当前环境下很可能是不奏效的。资产价格跌一跌就放松政策是不太可能的,这不是它的底线。美联储甚至已经明确表示,可以接受温和衰退。只要不出现规模性破产,它就不会改变方向,这是它的底线。今2025-07-06期市开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液化石油气涨超5% 生猪跌超4%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