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车”变成产业链:规范共享单车不能“利”字为先

朱昌俊
共享单车过度投放,扣车或是变成长期乱停乱放,有可能被监管部门拉走扣留,产业车这个做法在很多地方都存在。链规但让人没想到的范共是,目前“扣车”在一些地方已发展为专门的享单先产业链。日前有媒体报道,扣车为了遏制车企过度投放,变成上海部分区域通过第三方力量,产业车将违规超额投放和没有摆放在停车区内的链规共享单车收走,从而督促车企有序投放,范共并落实运维力量。享单先但乱象也出现了,扣车这些第三方企业大多自负盈亏,变成其中一些逐渐自行摸索出以收取共享单车、产业车电单车赎车费获利的商业模式,有共享单车企业每年因此付出的取车成本超过1亿元。
这可以说是共享单车行业的老现象所引出的新问题。对监管部门而言,车企超标投放,后端运维又跟不上,最终导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加剧,这在管理上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那么,组织第三方对超标投放的车辆予以“清理”,然后要求共享单车平台拿钱赎回,以此倒逼平台更加注重投放和停放管理,这在理论上似乎的确形成了一个治理闭环。
但“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无比骨感”。媒体调查发现,第三方扣车公司为了最大限度收取“赎车费”,往往对于停放规范的车辆也予以扣留,并公开声称“我们也不能白来”。甚至出现了对各家车企平均分配扣留任务的荒唐现象。由于这背后衍生出的巨大利益,有报道称,近两年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上千家扣车公司,光是上海部分区域全年扣车峰值就达到上百万辆。据此不难看出,名义上是为倒逼车企规范投放的“扣车”管理模式,已经成了第三方公司的“生财之道”。
不夸张地说,“扣车”产业链,实质是盘踞在共享单车行业中的“寄生虫”。原本善意的治理初衷,为何会异化成这样一种局面?原因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因为这里面存在着治理目的和手段相互割裂的问题。对监管部门来说,“扣车”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倒逼车企更“守规矩”,但对于第三方扣车公司而言,目的却是盈利。于是,为了获利最大化,他们自然会倾向于多扣车、多收费。很现实地说,在扣车企业眼中,乱停乱放现象越突出,越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哪怕是规范停放的车辆也可能照样被“扣”。
应该说,这种矛盾的治理模式,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其背后除了监管部门的考虑欠周,是否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逐利性思维,也是值得深思的。人们会问,第三方“扣车”企业到底是如何挑选出来的?数以亿元计的“赎车费”最终流向了何处?这种外包式扣车管理,是否“执罚”模式的变种?监管部门看似未直接参与“扣车”,但失范的“扣车”过程伴随如此巨大的利益,却不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规范,这难免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共享单车的过度投放及乱停乱放现象,的确需要规范。但是,相比于共享单车停放乱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扣车”产业链所对应的治理乱象,显然危害更大。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无效的治理,增加了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成本乃至消费者使用共享单车的成本,也动摇了治理的合法性,让本该恪守程序和公正原则的公共治理沾染上了逐利性。对此,理当慎之又慎。
事实上,对于共享单车停放的规范,各地都在进行探索。如据金羊网报道,有共享单车平台已在广州升级共享单车“驾照分”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在禁停区或非运营区等区域停车可能被扣分,因违反交规的被停用者“驾照分”阶段性清零等。这种方式虽然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规避乱象,但至少是一种相对不具有负外部性的做法。应该看到,共享单车的规范涉及方方面面的责任,本就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在合法、公正的基础上,寻求共治之法,才是根本之道。
相关文章
- Christian Sewing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ewing评估该行表现不佳的业务板块之际,正在考虑缩减杠杆融资业务。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举定于下月完成,这项向高负债公司提供贷款2025-07-07
- ◎记者 张琼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11月21日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商业银行要全力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各项金2025-07-07
-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1月22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具体情况如下:逆回购操作情况2025-07-07
- 周二11月22日)亚洲时段,现货黄金震荡微涨,目前交投于1743.10美元/盎司附近,收复了隔夜部分跌幅,美元回吐隔夜部分涨幅,给提供反弹动能,另外,金价此前四个交易日下跌,短线下跌动能有所减弱,而且2025-07-07
- 2022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日前在成都召开。现场解读了《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政策措施》)制定思路。《政策措施》从持续提升算力设施能级、推动算力2025-07-07
- 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就个别自媒体报道了部分拟上市公司其业务和收入涉及核酸检测等相关话题回答记者问。沪深交易所均表示,已经注意到有关报道,并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上交所表示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