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需求导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经济《2022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正式发布,日报文件围绕现代农业、需求智能装备、推进绿色低碳领域列出三大清单38项需求,农业紧盯农业技术前沿热点、科技生产一线痛点。创新
三张清单启示我们,经济农业科技创新并非平地起高楼,日报而是需求从田间地头来到田间地头去的过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要面向现实需求,农业以衔接顺畅的科技产学研链条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回顾我国近10年的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可谓成效显著,经济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但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种业方面,玉米与大豆的单产不及美国的60%;部分高端农机、智能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绿色发展技术储备不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6。
之所以存在上述差距,既因为“从0到1”的实验室成果突破存在提升空间,更在于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在“从1到10”和“从10到100”的产业转化与商业应用环节出现了供需脱节,导致成果面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窘境。
农业科技创新重在实用。这是由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决定的。当下,我国有2亿多农户,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既缺乏科技投资的成本,又不具备规模化应用科技成果的实力。因此,农业科技创新要坚持用户导向,只有把抽屉里的成果转化为田间的生产力,才能真正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难题。
尽管很多地方已意识到上述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堵点。从创新源头看,“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依然存在。部分科研人员发文章、获专利,但并未瞄准现实需求。再高大上的成果如沾不到泥土,也只能被束之高阁。在成果转化方面,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市场力量未得到有效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对接不畅,农企作用并不突出。
打通堵点要多方发力。首要之举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在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上,要强化成果导向,站在全产业链角度分类评价。不少地方已开展了有益尝试,以“赛马”“择优委托”等形式,启动了大豆、玉米种源攻关的“揭榜挂帅”。在绩效评价上,落实合理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尊重农业科技规律,解决“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
实现产学研衔接,关键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比如,一些省份对科研、教育、企业等创新资源进行整合,设立若干专业组和综合试验站,紧扣产业需要,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将长期单兵作战的农业科技人员“拢起来”、把长久分散的农业科技资源“合起来”,做到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应用的紧密衔接。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市场的力量不容忽视。一方面,巩固农企的创新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选派专家进企业、成立科技创新中心等方式,搭建科企融合平台。另一方面,畅通成果转化交易渠道。在线下成果交易活动之外,重点建设线上平台,力求涵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尤其具备价值评估、项目挂牌等功能,更好推动成果孵化转化。
相关文章
- 新西兰年度贸易逆差扩大至创纪录水平,因消费品和汽车进口激增,加上新西兰元走软推高了进口成本。新西兰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的财年,贸易逆差扩大至129亿新西兰元约合80亿美元)。进口2025-07-06
- 被免去一个“董事长”职务,黄仙枝的地位被削弱了吗?作者 | 卢泳志编辑丨高岩来源 | 野马财经有着“正荣宰相”称号的黄仙枝被免去了一个“董事长”的职务,不过他在6158.HK)目前依然是“一人之下”。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科创板马上将迎来开市三周年。整体来看,通过三年的发展,科创板已经达到了推出时预先设定的目标。”7月21日,安永华中区审计服2025-07-06
银保监会: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
7月21日消息,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在国新办就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发言表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养老理财认购2025-07-06马自达计划到2030年投资1.5万亿日元用于汽车电气化,据悉同远景动力达成电池供应协议
日经新闻11月22日消息,到2030年,马自达将投入1.5万亿日元约合106亿美元)用于汽车电气化,包括采购电动汽车电池。据报道,马自达已同远景动力达成协议,以确保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并增加国内工厂的电动2025-07-06下调年度目标、成立以来最大人事调整,岚图汽车企图扭转销量颓势
近日,岚图高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按其母公司集团的任免,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将不再兼任首席技术官,汪俊君将接替卢放,出任岚图汽车首席技术官,巩雪松与邵明峰将挂职岚图汽车总经理助理。此外,秦捷出任岚图汽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