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再陷“天价订购费”风波:是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发布时间:2025-07-06 13:24:4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在知识界与出版界之间纠缠了十余年,至今胜负难分。近日,一张“中科院因千万级别续订费停用知网”的消息在网络流传。网传邮件显示,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发布通知称:“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 。

原标题:知网再陷“天价订购费”风波:是知网再陷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在知识界与出版界之间纠缠了十余年,订购断法至今胜负难分。费风反垄

近日,波否一张“中科院因千万级别续订费停用知网”的涉嫌消息在网络流传。

网传邮件显示,违反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发布通知称:“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出版商)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知网再陷使用权限,即日(注:4月8日)起,订购断法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费风反垄”

4月17日,波否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涉嫌老师向媒体证实,网传的违反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知网再陷影响。“自2022年4月20日起,订购断法停用CNKI数据库。费风反垄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至于何时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表示,目前并不确定,“至少今年应该没有这个计划了”。

但此前据中新经纬报道,“知网回应被中科院停用:不属实”。

4月19日下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服务的说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说明》称,2021年度协议期满后,为满足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文献获取需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知网商定延长订购服务至3月31日。在4月1日之后的过渡期间,知网延续了各项服务,未出现服务停止或中断的情况。知网也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宋河发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这是目前学术界一直热议的一个问题。”用宋河发的话说,真正问题是知网的垄断。

知网是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2021年12月13日,“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等消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而更令人唏嘘的是,赵德馨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后,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在舆论压力下,赵教授最终等来了中国知网的道歉。但除了涉及著作权纠纷,有关知网是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质疑也在当时备受关注。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表示,在国内学术期刊文献查询服务市场,知网不仅拥有在校生撰写论文时通常都要查询的国内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数据库,还具有一些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独家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对绝大多数需要通过撰写论文,并完成查重分析,才能发表论文,进而获得学位、职称评定的用户群体而言是刚需。

而作为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能够获得知网的收录,还是评估国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前提。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知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在国内极具权威性,其相关统计会参考中国知网的基础数据。这可以让中国知网在和上游学术期刊合作时拥有更多话语权。

根据现行《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第十八条,对相关市场“原材料采购市场”的控制能力、交易相对人的依赖性都是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关键因素。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第十一条第四项也提到锁定效应、用户黏性、是否具有必需设施是认定平台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认为,在具有双边市场属性的国内学术期刊文献查询服务市场上,知网一方面在上游拥有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学术文献资源优势,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文献资源锁定了大量下游用户群体,具有典型的“双向锁定效应”。

“尤其是在国内硕士、博士论文在线查询服务方面,这个双向锁定效应是非常突出的。”刘旭说,考虑到在知网的充值除了可以用于硕士、博士论文的查询与下载,还可以用于其他独家授权文献的检索和下载,因此知网对用户的锁定效应,也可从硕士、博士论文这个市场细分,扩展到其他独家授权的文献,再通过学位论文作者援引知网拥有独家授权的文献,吸引这些学位论文的读者也去下载这些独家授权给知网的文献。

而对于论文查重而言,知网拥有的国内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以及知网独家授权的文献共同构成查重服务必须检索的数据库基础,因此事实上构成了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必需设施。

多所高校曾因费用高停用知网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过去十年曾有6所高校相继宣布停用中国知网,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而选择不继续续订的原因大多集中在续订费用上涨幅度较高方面。

例如,2012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

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北大图书馆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知网的购买费用涨价过高,已超出了图书馆的预算限额。

红星新闻注意到,在停用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继续与知网合作。据媒体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在公告不到1个月后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中国知网数据,上述其他高校图书馆随后也恢复了与知网的合作。

谈及重新续订原因,上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表示,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和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写作的刚需,不能不采购”。

用河南某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话说,知网涨价“确实是个问题”,“北大图书馆‘牵头抵制’也没能产生多大反响”令他深有感触。

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工程最早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1999年6月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CNKI成为海内外中文学术资源领先的数字图书馆。截至2021年,知网收录北大版核心期刊1970种,约占北大核心期刊总量的98.99%。

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馆长看来,这或许就是知网能卡着大家脖子、不断涨价的底气。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知网的内容建设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承担,技术与服务由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批批准、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专业互联网与电子出版机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拥有CNKI数据库的总体和内容编辑版权。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2019年12月30日,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获得同方股份21%的股权,成为同方股份的控股股东,同方股份实际控制人由教育部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知识界与出版界旷日持久的“博弈”

类似的“博弈”,也发生在知识界对抗国际出版巨头的时刻。

跨国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目前拥有自由全文库期刊数2255种。2010年9月,包括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内的30多家图书馆代表,联名发表了致读者和出版商的两封公开信,提到国外科技期刊及其全文数据库的价格不断提高,“有的出版商全文数据库的价格连续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的幅度上涨,个别出版商的全文数据库甚至出现年度涨幅20%~30%的情况,造成图书馆外文科技期刊订购费用迅速膨胀”。

2012年,英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威廉·提摩西·高尔斯发出号召,抵制爱思唯尔涨价,当时,全球有1.2万多名科学家在网站“知识的代价”上签了名,宣称不在爱思唯尔集团旗下的期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或不担任编辑。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公开宣布,自己的实验室将不再向《自然》《科学》《细胞》三大顶级期刊递交论文,因为它们“涉及太多科学之外的东西”,比如“出版商的利益”。

据西安某高校图书馆馆长介绍,自2020年以来,不少外文数据商主动降低了数据库涨幅,例如2020年Science Direct数据库的涨幅是10.1%,2021年下降至5.05%,2022年涨幅是6.45%。Springer-Verlag数据库的涨幅从12%降至7%。

令他遗憾的是,知网却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涨幅,至少8%以上。

人民日报评:知识无价,收费有据

4月18日,人民日报微博发文评价“中科院停用知网事件”:

中科院因不堪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再次将知网抛上火山口。事件原委尚需起底,知网被指借“垄断”地位渔利却非新闻。知识无价,收费有据,但一种商业模式屡屡冲撞公共利益,频频敲打世道人心,乃至不时打法律擦边球,确有反思必要。如何平衡商业逐利与公共利益关系,该有个说法了!

18日,中青评论发表《中科院都用不起,学术机构还要吃知网多少“苦”?》一文:

中国知网的定位乃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有着极强的公共性,无疑不能以经济盈利为最高准则。面对“天下苦知网久矣”的负面舆论,中国知网还应认真审视现行运营策略,回应学界合理关切,为中国学术事业贡献正面力量。

  • Tag:

相关文章

  • 上半年,这类保险销售流失近50万人

    来源:国际金融报上半年受市场波动影响,5家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同比均出现下滑,总投资收益率大多在4%左右。对于下半年权益投资,险企高管均抱有积极态度,对权益市场发展充满信心。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半年报
    2025-07-06
  • 教师资格考试为啥热度持续攀升

    转自:天津日报不久前,2022年下半年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开考。今年的教资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100多万人次,已超过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教资考试持续火爆10月29日,2022年下半年国家
    2025-07-06
  • 盘中暴涨190%!楼市再迎大利好,多部委接连出手,地产股债狂欢,底部信号明确?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 中国基金报 房地产行业利好不断。11月14日早盘,A股和港股地产板块掀起涨停潮,港股德信中国涨幅最大,盘中暴涨超190%,收盘仍涨超110
    2025-07-06
  • 28亿美元!雅诗兰黛接近买下高端美妆品牌Tom Ford,开云集团出局

    来源:华尔街见闻前段时间,“贵公子”Tom Ford传出了拟出售的消息,一时间追求者众,先后有雅诗兰黛和开云集团被传有意“结亲”。而据媒体最新报道,最终雅诗兰黛胜出,给出28亿美元的收购价,击败了开云
    2025-07-06
  • 迪士尼版宫斗,好看吗?

    来源:华尔街见闻“老掌门”回归,股价大涨。最近几周,迪士尼上演了一场“宫斗”大戏,任职仅33个月的CEO鲍勃·查佩克Bob Chapek)突然被迪士尼高管罢免,曾领导公司长达15年的前任CEO鲍勃·伊
    2025-07-06
  • 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0%,增速较上月放缓1.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