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高达87.2%!家族企业巨子生物,上市如何应对资本的质疑?

  发布时间:2025-07-07 04:03:1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来源:摩根频道在护肤美妆赛道趋冷的当下,却有一家投资人想投却投不进的企业——巨子生物。近日,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招股书披露后,这个家族企业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那么,究 。

来源:摩根频道

在护肤美妆赛道趋冷的毛利当下,却有一家投资人想投却投不进的率高企业——巨子生物。

近日,达家对资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族企质疑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业巨招股书披露后,生物上市这个家族企业的毛利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那么,率高究竟是达家对资什么原因导致资本“难进”巨子生物?巨子生物“高冷”的背后,又存在什么样的族企质疑隐忧?

仅从业绩表现来看,巨子生物确实是业巨不可多得的优质股。

据招股书显示,生物上市巨子生物2019-2021年的毛利营收分别为9.57亿元、11.90亿元和15.52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83.3%、率高84.6%和87.2%。达家对资巨子生物的营收或许在待上市企业中并不显眼,但其逐年递增,且堪比茅台的毛利率或许足以吸引一众资本争相抢夺。

但据天眼查APP显示,自2001年成立至递交上市招股书,巨子生物仅进行过一轮融资。

巨子生物融资少一方面是因为其本就是个家族企业。公司的主要股权由巨子生物的董事长范代娣以及其配偶严建亚所掌控,其女儿严钰博也在公司内担任重要职位。从公开资料可知,巨子生物的科研、生产、运营等重要岗位都有严建亚家族成员的影子。

另一方面则非常现实,“暴利”生意的巨子生物不差钱,自然也就不需要融资。甚至连巨子生物的立身之本——重组胶原蛋白,也是家族自带的“配方”。

巨子生物的董事长范代娣是中国第一位生物化工专业女博士,2000年其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也是在此基础上,巨子生物才得以快速增长。

据招股书显示,虽然巨子生物共有8个主要品牌,但在2019-2021年,可复美和可丽金这两大品牌下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80.6%、82.4%以及91.7%。而这两大品牌下的产品大都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尤其是前者可复美,近年来“医美面膜”的兴起促进可复美营收大涨。

因此,无论是巨子生物的面膜还很其它相关的护肤品,只要解决了与主要成分相关的问题,其它微薄的材料和生产成本自然不在话下。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巨子生物原材料采购、制造费用及物流等方面的销售成本仅为2亿元,而同期营收却高达15.52亿元。

与此同时,也因为“配方”的问题得以解决,巨子生物在2019-2021年期间,对研发的投入分别为1140万元、1338.1万元、2495.4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均不超过2%。研发投入少或许证明重组胶原蛋白的市场空间还有待挖掘。

除了在生产和研发上成本偏低,巨子生物在营销上的投入相比同行也并不多。

据招股书显示,巨子生物虽然在线上销售上投入了更多的钱,但其主要营收还是依赖于传统的经销商渠道,2019-2021年期间,巨子生物线上营销开支占比分别为68.7%、78.7%和88.5%,但同期传统经销商销售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9.9%、72.2%和55.6%。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巨子生物的经销商渠道以微商代理为主,不同等级的代理商不断开拓下级,最终促成产品的成交。微商渠道为主的好处在于可以大幅度降低营销成本,但坏处在于价格体系容易错乱,这并不利于巨子生物的后期发展。

自带“配方”的巨子生物在生产、营销支出等多方面成本支出上付出的代价都不高,起步容易利润大,巨子生物自然不需要过多的融资稀释股权。但在前期发展时缺少了资本这一伯乐,或许未必是好事。

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的评估逻辑不同,巨子生物太过“完美”的背后或许存在一系列的隐患,上市后能否平步青云或许还有待商榷。

上市企业要想吸引资本,可持续盈利能力是关键。不上市的巨子生物不失为一个优质企业,一旦上市,巨子生物存在的隐患或许会被进一步放大,资本是否会买单或许将是个未知数。

首先,最为重要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第二增长点难寻的巨子生物,或很难保证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根基的产品能够被市场持续青睐。

由上可知,“带枪上战场”的巨子生物能够快速达到如今的规模,以重组胶原蛋白相关的产品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但仅靠“吃老本”或许并不足以支撑巨子生物长存于竞争激烈的皮肤护理行业。

完美日记的落败或许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从最早的国货之光到如今濒临退市,完美日记留给同行的启迪就是:不要以为自己的优势能够长青。

选择美股上市是完美日记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美股更看重企业讲故事的能力,而当时的完美日记刚好讲出了国货热潮的故事。但国货潮的风口一过,完美日记就被打回了原形,没有在成为巨头后第一时间推出让资本和市场认可的新故事,是完美日记落败的主要因素。

巨子生物在当下似乎并没有居安思危,其常年不到营收2%的研发投入,或许很难顺应市场的新潮流及时推出新的产品。虽然巨子生物也在开发基于人参皂苷技术的功能性食品,但这一品类的成就或许很难超越巨子生物的主营业务。

其次,在智商税争议不断的大背景下,巨子生物似乎没有做到谨小慎微,甚至还被消费者起诉虚假宣传。

无论是医美还是美妆护理,以产品功能显著为主打卖点的产品,消费者或多或少会对其提出是否是智商税的质疑。就拿巨子生物的面膜来说,其产品真实的效果或许与其高昂的售价存在一定的偏差。

根据裁判文书网显示,巨子生物旗下的可丽金曾因面膜这一产品被消费者投诉。原告在看到可丽金宣传其产品使用了“医生推荐,560医院的共同选择”等广告语后在网上购买了相关美白产品,但其妻子使用过后发现没有美白效果,遂将巨子生物告上法庭。

法院最终判定巨子生物构成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并驳回了上诉,要求其对原告3倍赔偿。除此之外,据开菠萝财经报道,巨子生物还涉嫌拿普通面膜当“医美面膜”售卖的嫌疑。

面对争议,企业如果不能拿出真实可信的数据来安抚消费者,就应该谨小慎微,防止出错被消费者抓到“把柄”,而巨子生物似乎并没有做到这点。

综合来看,当欲求上市的巨子生物走到聚光灯下,“草莽”出身的巨子生物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要向获得更高的估值,巨子生物不仅需要讲出新的故事,也要维持自身在消费市场上的风评。

除此之外,家族企业的巨子生物上市后,如何处理组织机制的障碍、培养健康的企业文化,也将是巨子生物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章:

开菠萝财经:《医美面膜抢上市:一年净赚8亿,李佳琦们给我打工》

未来迹:《最强“夫妻档”赴港IPO,陕西巨子的神秘面纱被揭》

杨亚茹:《巨子生物递表港股,“网红”护肤品创造87.2%高毛利率|IPO速递》

  • Tag:

相关文章

  • 批量签约!金融支持稳地产,国有大行与优质房企拉起“友谊的小手”

    11月23日,房地产市场再迎一波利好。当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国有大行相继宣布与房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涉及银行分别为:、、;涉及房地产企业分别为:万科集团、中海发展、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战略合作围绕
    2025-07-07
  • AI写“小作文”火出圈背后,ChatGPT如何赚钱?

    来源:中新经纬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常涛)近日,被网友称为“能写论文、编代码、创作小说”的AI聊天ChatGPT再次火出了圈。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在2022年11月推出的AI
    2025-07-07
  • 创近三年最高亏损额 炼石航空或离退市不远了

    1月30日晚间,000697.SZ)披露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24.75%;预计净亏损6.5亿元至8.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5.55亿元,比
    2025-07-07
  • 稀土永磁板块午后震荡上升 天通股份涨近8%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2025-07-07
  • 合并德邦后,京东承诺缴齐员工五险一金

    文/白帆距离京东物流官宣收购德邦快递已经过去了9个月,二者之间的合并进展也逐步披露。11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发布内部信,提出要以高管降薪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待遇。尤其对于德邦,内部
    2025-07-07
  • 我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

    1月1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村医赵太安入户走访重点人群,保障群众平安祥和过大年。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1月3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
    2025-07-07

最新评论